孩子的这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幼儿期--摆脱对于母亲的依赖
(资料图)
孩子在从出生到逐渐成长过程中,母亲扮演了大多数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实际上根本判断不出除母亲之外的所有人。小时候,妈妈在孩子的世界里意味着温柔、安全和关爱,因此孩子往往会更加依恋妈妈。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依恋如果不能借由父亲的参与慢慢淡化,对于孩子的成长就是有害的。一直处在这种情绪下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被变得自卑而缺乏安全感,不喜欢与人交流。
因此,在孩子的这一阶段,是非常需要父亲的参与的。
第二阶段:孩子儿童期--学习性格和品德
可能很多家长也有感觉,孩子做错事,妈妈批评很多次没有效果,爸爸说一句,孩子立马就照办了。
其实,这是因为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天然代表着规则和制度,父亲是权威的代表,所以孩子对于父亲的话更加愿意听从,对父亲的要去也更加容易服从。
而儿童期,也就是孩子7-12岁的时候,正是孩子需要学会服从规则,懂得秩序的时候,这时候父亲的参与就尤为重要。
据研究表明,孩子在7-12岁阶段是个性和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从懵懂的状态中成长起来,正是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而这时候,对于孩子性格和品格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而在这时期,父亲是万万不可缺席的。
在这一时期,父亲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榜样,父亲面对一件事情用积极的方式去处理,孩子也就学会了乐观;父亲经常暴躁生气,孩子的性格中也会形成易怒的特质;父亲乐于和别人交流,孩子也会养成活泼的性格……
第三阶段:孩子青春期--正确认识异性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对于异性关系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对异性有了一定的好奇心。
这时候,母亲单方面的教育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孩子很难对两性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父亲对待家庭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两性关系和家庭的态度。
如果父亲平时照顾家庭,和母亲互相关爱,那么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孩子对于和睦家庭关系的看重和努力也会体现在他日后结婚生子成立家庭的方方面面中。
反之,如果父亲在家中总是甩手掌柜,不干家务,和母亲吵架,经常不在家,那么孩子很难有和睦家庭的概念,自然也就很难懂得如何维持一个和谐的家庭了。这类型孩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既想要通过伴侣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来弥补童年的缺失,又养成了敏感的心理特质,比起别人往往对伴侣更加缺乏信任,导致亲密关系屡屡受阻。
父亲在家中的形象,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
我曾经在一所中学教书,那时候班上打架、早恋、小小年纪做各种出格的事情屡教不改的孩子,几乎都有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
所以,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那么,作为父亲,平时该如何像孩子表达父爱,参与孩子的.成长呢?
一、付出时间相处
父亲每天应该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时回家时,打个电话给家里,和孩子说上几句话。不要小看这几分钟的相处时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存在。此外,父亲还应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
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育补充养分。
二、爱要让孩子知道
要知道,在外面挣的钱再多也比不上在家带孩子辛苦,再多的钞票也换不来与孩子在一起共享的天伦之乐。
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生养子女,只要经济来源稳定,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在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给予之外,如何才能让孩子得到最适当的教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快乐长大,才是每一位父母应该耗费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的问题。父亲要平常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让孩子时时体验到父爱的温暖。
三、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作为父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孩子的长处和弱点,帮助孩子取长补短,树立自信和勇气。更不要摆出父亲权威,命令和束缚孩子,迫使孩子完全按大人设计好的标准去发展。
四、了解、分享孩子的感受
孩子和成人一样,他们也会压抑不良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地处于不良情景刺激时,不良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父亲要同母亲一起了解、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体验孤独无助的感觉。
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父亲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父亲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也是绝对不可估量的。
事实证明,从三四岁开始,孩子已经逐步认识到"妈妈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内涵。既然如此,别让你的父爱停滞在心底,适时付诸行动吧,让自己的孩子在父爱和母爱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标签: 儿童成长